近日,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发布了《天翼终端满意度调研报告与终端质量报告》,其中一项的调研结果显示,用户目前最不满意的是手机产品的使用流畅性,这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这项关于用户终端痛点TOP5的调研报告中,中国电信移动终端研究测试中心将近半年内新上市的代表机型通过定价分为六组。受访用户认为,对3500元以上产品组的最主要不满意因素在于手机的续航表现,而对其余所有产品组手机最不满意的因素是“卡顿”。在之前2015年下半年的调研结果中显示,用户对产品最不满意的地方是续航。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对今年上半年的产品,在运行“稳定性”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同时,在低端产品方面,用户对手机产品的拍照效果的满意度有了一些提升。
由于产品上市时间和价格定位,苹果只有一款iPhone SE参与了本次调研,也就是说,调研中所提到的手机产品“卡顿”是针对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产品而言的,那么Android为什么会“卡顿”呢?为此,笔者采访了上海聚哲(http://wh-aa7x034z58c1ehyuvqy.my3w.com) 的赵正宣(TAY哥),TAY哥是用户体验研究行业的老兵,也是科技产品的极客。加入上海聚哲前,TAY哥先后供职于上海惠普,惠尔浦以及Autodesk,担任用户体验研究员,用户体验设计师及用户体验设计经理等职。
TAY哥指出,抛开硬件配置,Android手机的卡顿是由其基于Linux操作系统开源的公开条件导致的。Android手机经常被拿来与iPhone进行比较,但这种比较是不恰当的。iPhone基本上就只是一款设备,苹果牢牢控制着其生产过程,Android运行在数千款设备上,谷歌对Android设备生产几乎没有任何控制力。这也就导致了Android的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它赋予了开发者和用户过多的自由。
Android是由Linux系统衍生而来的,由于开源的公开条件,系统无法从代码这一端口约束第三方的应用程序。同时,由于Linux核心设定应用在调取系统功能时一定要取得ROOT权限,这也导致大量应用因为单一功能的实现需求而获得整个ROOT层面的支配,可以在Android手机的任意储存位置进行读写,这就使得Android手机无法对恶意App事先设防。
在应用层,大量应用程序在手机中发生意外的或故意占用事件,过多的应用程序热衷于滞留在内存空间里、以及将大量碎片留在储存空间里,是造成Android手机越来越慢的最核心原因。Android系统有七类进程,分别是前台进程、可见进程、主要服务、次要服务、后台进程、内容供应节点、空进程,一部Android手机只能依赖系统默认的分配机制来自动调节内存使用,只要应程序提出请求,大部分进程只要打开后都会被保留在内存当中,很多开发者出于商业目的,在不需要留存在内存的情况下也想方设法的让应用程序保持潜在运行状态,这种应用达到一定数量,Anrdoid手机就会频频卡顿和发热。
其实几乎所有手机制造企业都针对Android的ROM层进行了二次优化,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将Linux打上各种补丁,使其底层语言能够更好的适配到各种手机终端上,但由于对底层的理解和技术能力不同,“卡顿”便产生了。虽然对于Android手机而言,“卡顿”从根本上是无法解决的,但可以通过各种优化来缓解,其关键点在于手机制造企业对用户体验的理解。
最后,TAY哥建议,对于iPhone和安卓手机之间的选择,如果你犹豫不决,可按如下的规则进行。
如果你是一个爱折腾的人,想一个星期就刷一次手机,那就用安卓吧,不然越用越慢!如果你不爱折腾,不想天天刷Rom,那就用iPhone吧!